小小的角落里有個大大的國際文化交流圈

來源:  江南都市報     |    日期:  2025年06月03日     |    制作:  肖琳琪     |    新聞熱線:  0791-86849110

  在南昌紅谷灘區(qū)有這樣一個英語角,每周三,喜歡英語的朋友聚集在這里練習口語、討論話題……它便是Nanchang English Club(南昌英語俱樂部,以下簡稱NEC)。11年來,這里不僅有南昌本地人參與,甚至還吸引了在南昌工作的老外,至今已有上千人參與其中。

  他們有的是來自俄羅斯的音樂家,有的是從海外留學歸來的本地人,有的是從事教育行業(yè)的英語老師……當各種文化在這里交流碰撞,英語角不僅僅成為交流英語的場所,也是人生經驗分享會,因文化各異、職業(yè)不同,這里也是國際文化的社交圈。

  文/圖 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趙瓊

  ▲ 南昌英語角的主持人楊凡達。

  ▲ 南昌英語角的主持人楊凡達。

  A

  小小英語角 國際交流圈

  不僅有本地愛好者 還有老外加入

  5月28日,周三,又到了英語角的活動日。當晚7時,聯(lián)泰7號廣場的咖啡店,聚集了不少從南昌各地趕來參加活動的成員。主持人楊凡達已早早到達現(xiàn)場,用英文和來參加的伙伴們打招呼。

  楊凡達是一名“80后”資深英語老師,也是負責這次英語角活動的主持人。早在活動開始前,微信群里已預告了本次討論的主題——“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教訓”?;顒恿鞒讨饕譃槿糠郑鹤晕医榻B、主題討論、自由交流,每次時長約1小時。

  在楊凡達看來,這次分享活動的主題為“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教訓”,一些讓人難忘的經歷,或許成為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課,讓人有所啟迪、有所收獲。每次英語角活動都會有一些新朋友加入,哪怕素不相識,絲毫不影響彼此交流分享。

  活動開場,每個人需要來段簡單的自我介紹。第一個作自我介紹的是南昌小伙何宗祺,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,他向大家介紹:“我叫Nico,我是一名平面設計師,大家可以通過分享的過往經歷從中受益。”下一個發(fā)言的是穿著藍色衣服的男士。“我今年33歲,來自香港,我比較喜歡表達自己,但是周圍缺少興趣相投的朋友。”

  來自俄羅斯的Misha是全場唯一的老外。“我的中文不太好,所以更喜歡用英文交流,這里的氛圍很友好。”Misha表示,他加入NEC已經一年多了,英語角不僅是文化交流的地方,還能結交來自各地的朋友。

  當晚7時40分,從西湖區(qū)趕來的譚先生姍姍來遲。“我是第一次來參加NEC的活動,想感受南昌的英語交流圈氛圍。”譚先生說。起初他只是站在一旁圍觀,當聽完大家的分享后,主動加入了討論,分享自己的故事。他介紹,自己主要在海外工作,暫時回到老家南昌,參加英語角的體驗讓他感到驚喜。

  B

  因興趣而結緣

  有人提升口語 有人來找“學習搭子”

  輕松的活動氛圍、友好的交流方式,聚集了不少英語愛好者。記者注意到,不僅有年輕的學生群體,此次參加英語角的英語愛好者也不乏中年人。來自西湖區(qū)的Neilson是英語角的老成員了,今年40多歲的他,發(fā)言時已經能用英文流利地表達。“只要有空就會來參加活動,因為想提升英文水平,在老外朋友的推薦下了解了NEC。”

  “別看我年紀大,我也需要學習不斷地擴展自己的知識面,了解更多的信息。”Neilson說,起初說英語時也是磕磕巴巴,但說得多了,也慢慢開始勇敢表達。平時在家的大多數(shù)時間,他只能通過看視頻來學習,但在英語角通過面對面的交流,學英語變得有意思多了。

  抱著上述學習目的的還有50多歲的張女士。“我的英文名是Alice,我已經退休了,現(xiàn)在在老年大學學習英語,希望來這里可以找到‘學習搭子’,一起成長進步。”對張女士而言,學英語主要目的是出國旅游,在英語角學習交流,也不失為一種提高英語水平的好方式。

  記者注意到,英語角不僅僅是語言交流的平臺,還是一項社交活動。“英語角本身也是一種娛樂活動,與看電影、跑馬拉松并沒有什么不同,這里是大家交流和表達的聚集地,在這里可以聽到不同人有意思的經歷,還結識不同職業(yè)、不同年齡,甚至不同國家的朋友。”楊凡達表示。

  另外一名英語愛好者James則告訴記者,希望英語角之后可以組織一些戶外活動,讓英語交流方式更加豐富。

  C

  英語角連續(xù)11年舉辦公益活動

  創(chuàng)立初衷只想為英語愛好者提供便利

  截至目前,NEC已經成立11年,聚集上千名英語愛好者。“80后”鄔文斌是NEC英語角的創(chuàng)始人,主要從事留學教育行業(yè)。

  為何會成立NEC英語角?鄔文斌說,2014年秋,當時在南昌一直找不到適合交流英語的場地。“為什么不自己創(chuàng)建一個呢?”帶著練好英語的目標,他和愛人共同成立了NEC英語角。鄔文斌介紹,“我們做這個事情的初衷就是希望大家有個免費場所交流英語。”

  那時的英語角沒有固定場地,多數(shù)在咖啡館內舉辦,來參與英語角的成員大多數(shù)是已參加工作的人群。因為長期舉辦,NEC也漸漸小有名氣,基本上每次英語角都固定會有七八人參與,人多的時候能有30多人。“那個時候還沒有微信,大家都是在QQ群里交流,通過在社交平臺發(fā)布活動吸引大家參與。”他回憶道。

  在創(chuàng)辦英語角的過程中,鄔文斌認識不少志同道合的英語愛好者,10年來,很多原始成員因工作生活變動,甚至離開南昌。在NEC英語角中不乏優(yōu)秀的英語愛好者,因熱愛和堅持闖出一片天地。

  “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成員叫Kathy,她當時還在南昌就讀,為了口語變得更加流利,每周從向塘來紅谷灘參加英語角,每次坐車就要一個半小時。離開南昌后,她回到廣州成為一名英語老師,后來在海外出版行業(yè)工作,我上次在倫敦還見到了她。”鄔文斌說。

  未來,鄔文斌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加入,“英語角將會一直堅持辦下去,在這里,英語不僅是語言,更是連接世界的橋梁。”

  值班編輯:傅藍天

  值班審核:周艷華

  值班編委:游靜



一鍵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