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老兵講抗日往事丨機要兵焦克明:藏在懷中的密碼本大

來源:  大江新聞客戶端     |    日期:  2025年09月02日     |    制作:  肖琳琪     |    新聞熱線:  0791-86849110

  大江網/大江新聞客戶端訊 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付睿 實習生曾至煒 報道:7月30日,位于江西省人民醫(yī)院的一間休養(yǎng)病房內,98歲的焦克明老人坐在沙發(fā)上,跟著電視機里播放的歌曲哼唱起來。歌聲中,思緒翻涌。隨后,他習慣性地將手放在腿上敲擊著,啪、啪、啪的響聲,將時光的齒輪撥回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日崢嶸歲月,一幕幕往事在眼前浮現。

  河北省河間縣(現河間市)李家安村的地道,對于焦克明來說再熟悉不過了。幼年時,每當碰到日軍襲擊,他便和鄉(xiāng)親們一同蜷縮在由筐簍、柴垛遮掩的地道口下方躲避。

  地道不僅保護著鄉(xiāng)親們的安全,也見證了焦克明的成長——他從抗日學校中的少年教書匠,一步步蛻變?yōu)榭谷哲婈犂锏那嗄隀C要兵。

  “鬼子來了也不怕——四通八達的地道,就是我們的底氣。”焦克明說,但每當聽到地面上日軍皮靴的踩踏聲,心中總會憋著一股反抗的勁兒。正是這股勁,焦克明16歲時便挑起一所抗日小學的重擔。他任校長也兼授課程,在教孩子們認讀“人”“家”“國”字,播下抗日的火種:“長大了要把強盜趕出去。”時過境遷,焦克明依然清晰記得課堂上孩子們堅定而透亮的目光。

  1945年,冀中軍區(qū)急需機要人才,“要識字、反應快,馬虎不得”。焦克明憑借著教書時練就的專注力,被分配至冀中第九軍分區(qū)機要科,從事電報傳譯和機要工作。也正是在這一年,他在西劉莊的老槐樹下,握緊拳頭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。“這是對我一生影響最大的事情。”焦克明笑著說。

  當記者將話題轉移到密碼本上,他立刻收起笑容,神情嚴肅地說:“這本子比命金貴,丟了就是死罪。”

  “保守機密,慎之又慎”時刻提醒著每一位機要員肩負的重大責任。“機要員的職責,便是翻譯密碼電報、傳遞關鍵情報。”那時,他會將密碼本藏在貼身的布袋中,并且隨身攜帶汽油,只因“危急時要先燒密碼本,再把最后一顆子彈留給自己”。

  盛夏譯電時,汗水浸濕紙頁,他就用衣角擦干;寒冬手凍僵了,便把密碼本揣進懷里焐著。讓他記憶最深的是,在一次戰(zhàn)斗中,一位女報務員為保護電臺壯烈犧牲,當清理戰(zhàn)場時,人們發(fā)現她懷中還緊握著被打穿的密碼本殘頁。

  時間拉回到和平年代,焦克明于1960年進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,后來到中共江西省委黨校工作,身邊依舊帶著那本老密碼本,因為,他覺得“心里踏實”。在黨校的工作中,他講理論時也會結合自己的經歷。焦克明說,“就像當年核對電文,錯一句,可能誤導一群人”。

  焦放從小聽著父親焦克明講述勛章背后的故事,長大后也穿上了軍裝。“父親教導我‘慎之又慎’,這四個字我一直記在心里。”焦放說,退役后,他將父親的諄諄教導投入到他的工作當中。

  書桌上的軍功章和墻上“退伍不褪色”的標語,見證著兩代人的精神傳承。這份信仰,透過泛黃的勛章與嶄新的標語完成跨越時空的對話,在平凡崗位上延續(xù)著軍人的本色。

 ?。Q謝:南昌市西湖區(qū)退役軍人事務局)

  值班編輯:傅藍天

  值班審核:周艷華

  值班編委:傅愛華



一鍵分享